阿底峽尊者(Atisha)是自西藏朗達瑪王滅佛後,復興聖教的重要人物之一。尊者出生於社護羅國(即現在的孟加拉國),父為國王,名善祥,母名吉祥光,他們育有三子,尊者排行第二,名月藏。尊者在十歲時,皈依三寶。“阿底峽”是梵語,意譯卓越、優勝,是後人對尊者的尊稱。
尊者自十一歲已開始厭惡宮中的奢華生活,於是決定離家,尋訪善知識參學。經過多番的指引,遇到了阿都帝巴,從其學習中觀。因尊者天資聰敏,很快便通曉內外聲明、因明之學說。在二十九歲時,他毅然出家,受俱足戒,取名吉祥燃燈智。其後尊者依止那諾巴,遍學三藏經論,不但了達各派戒行,而且辯才無礙。
為了求法,尊者航海遠赴金洲(即今印尼蘇門答臘)參拜,並依止法護大師,學習了《現觀莊嚴論》、《入菩薩行論》等不共的密法。在四十四歲時,尊者返回祖國印度,出任毗訖羅摩尸羅寺的住持。由於尊者的才華卓越和聲名大噪,使他得到很多人的讚歎和敬仰,並將他的成就和龍樹菩薩媲美。
其後,在西藏阿里有一位出家人,名叫智光,在聽聞尊者的卓越德行後,為了想重整當地的佛教,使修行者在修行上有所次第,以免產生混亂,便遣派其使者前往印度迎請尊者來藏教法。可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請求下,也得不到尊者的答應。及後,智光因籌募弘揚佛法的費用,而不幸被擄,並死在囚獄中。他的侄孫菩提光,為了要完成智光的遺願,於是派使者再次前往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揚佛法。經過多次的考慮後,尊者終於答應了赴藏。
在西藏阿里,尊者傳授了多種的教法和灌頂,也翻譯了多部的經論,包括直至現在仍為藏族佛教徒所尊奉的《菩提道燈論》。此經論尤直斥違背佛教的異說,及開示三士道次第。及後,當尊者預備返回印度時,有一位通曉梵文的居士仲敦巴趕來求見,並得到尊者的灌頂和加持,後來更成為尊者的大弟子。仲敦巴極力讚揚拉薩、桑耶等地道場的殊勝和僧侶的眾多,希望尊者能到此些地方弘揚佛法。在仲敦巴的推崇下,尊者最終同意前往。
在桑耶時,尊者在寺院內發現了很多在印度已失傳的經典,其中包括《明顯中觀論》、【華嚴經】等。此後尊者一方面講經弘法,另一方面則與藏地譯師共同翻譯了很多經論。於公元1054 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尊者圓寂了,享年七十二歲。
總括來說,在阿底峽尊者的年代,密教在印度早已興起,其中中觀派和瑜珈派都很盛行,而毗訖羅摩尸羅寺,就是兼弘顯密的道場。尊者把佛說的經律論攝在三士道次第中,對於一切佛說皆不捨棄。阿底峽尊者的學說就是沒有一法不是成佛的順緣,此亦是噶當派的教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