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 定 之 種 類

简繁转换 - 简体

 

在顯教,禪定的種類及名稱有很多,由淺到深,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

  • 世間禪:是指外道禪、凡夫禪。
  • 出世間禪:是指小乘禪。
  • 出世間上上禪:是指大乘禪、如來禪、祖師禪等。

其實,從金剛乘的觀念來看,一切禪定可簡單歸納起來,將它分為兩大類:世間禪、出世間禪;之後,再將出世間禪劃分為小乘禪法、大乘禪法、金剛乘禪法。

1. 世間禪

世間禪乃未出三界之禪定,縱使壽長多劫,但因煩惱未斷,仍屬有漏,天壽命終,仍入諸趣,再度投生,生死流轉。

世間禪,通常是指修習「四禪八定」,或「十二門禪」︰

  • 四禪八定︰四個色界定(四禪)、四個無色界定(四空定)。
  • 十二門禪︰四個色界定、四個大梵天定(即四無量心)、四個無色界定。

一個禪修者初習禪定,當他明白了欲界天的喜悅,並發現它使人不安時,於是他進修色界定。色界定的喜樂境界,無與倫比,而且容易使人獲得大梵天的四無量心。〝寧靜〞是色界定的最高層次,也是無色界定的基礎,如果他願意超越色界的妙樂,逐漸摒除知覺上的粗樂及微妙樂,接著是存在的意念,甚至連色界的極細微元素也摒除了,而進入無色界定。

禪修者在專注中會經驗到某些覺受,如八觸之感、喜樂境界;但除非他小心謹慎,否則覺受將導致成為一種執著。有很多禪修者就是將修定時所獲得的喜悅牢牢地繫在心上,反而成了煩惱,因此這類禪定也稱為「有漏禪」。

其實,有漏禪定是不需靠智慧來作為支撐,通常祇強調定力,卻不足以達到解脫。它們被稱為「世間禪」,因為那些稍懂一點佛學,甚至完全不懂的人也可以修行獲得,他們不須要確立正見就可以修習。

儘管如此,「世間禪」是凡夫、外道,以及大、小乘行人共修的禪法,是一切禪法的基礎,因而也被稱為「基本禪那」,它可作為修「出世間禪」的良好加行。

2. 出世間禪

出世間禪是出離三界之禪定,屬無漏禪定,乃三乘聖人所修的禪法,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小乘禪法、大乘禪法、金剛乘禪法。

  • 小乘禪法:乃阿羅漢、辟支佛,此二乘聖人所修之禪定。首先修苦諦的禪觀,接著完全的實行出離,必須切斷所有世間的執著;在這階段,可以降伏一些慾望。然而,此二乘聖者雖已證得「滅盡定」,其定力祇能斷界內煩惱,破除「我執」,但未破「法執」;即對「煩惱障」和「所知障」兩種內在的障礙而言,前者已被摧毀,而後者仍餘留著。
  • 大乘禪法:乃菩薩所修之禪定,屬自性本定。注重發大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而修大乘波羅蜜多的禪法。此禪法能讓行者了悟人、法之空性(小乘祇了悟人空)。經過這樣的修持,「煩惱障」和大部分的「所知障」都會被毀滅。
  • 金剛乘禪法:具有即身成佛之禪法。「煩惱障」和「所知障」又可分為兩種,即後得的(它在大乘禪法中已被摧毀)和根本的,而根本的業障非常難以去除。如果依大乘禪法,確實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消除它;然而,在金剛乘無上瑜珈部的第三灌修行中,是可以去除這根本的業障,它可以使一個行者完全地從這些非常微細的障礙中獲得解脫。


出世間禪有四種禪修方法:

  • 觀禪:有五停心觀、九想觀(不淨觀)、四念處、八背捨、十遍處(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十處,又名「一切處」)等觀修的禪法。
  • 練禪:依「九次第定」的順序練習,由入初禪開始,次第入二、三、四禪、四無色定,乃至滅盡定。修練既熟,能一禪一禪次第而入。
  • 熏禪:即「獅子奮迅三昧」。從初禪一一次第入定後,再從最後滅盡定起,次第回入四空、四禪,乃至初禪,猶如獅子不但能奮迅而去,也能奮迅而歸,進退自在。
  • 修禪:即「超越三昧」。從初禪至滅盡定,由滅盡定還入初禪,再入滅盡定,再還入二禪、三禪等等。入這一三昧,定力、觀力更為明利,能隨意超越遠近,出入自在。

前兩種禪法(觀禪、練禪)屬小乘禪法,「觀禪」是以外相為主的觀照禪那,而「九次第定」是以自主內觀的整體修法。後兩種禪法(獅子奮迅三昧、超越三昧)屬大乘禪法,但都祇是獲得少部分真理的禪修而已。

如果行者想作進一步的禪修,大乘禪法還有些深奧的法門,如九種大禪、法華三昧、華嚴三昧、首楞嚴三昧、禪宗的參悟、天臺止觀的實相禪等。這些禪法都是圓滿真理的禪修法門,行者修這一系列的禪法,要有相當的見地方能體會,否則,是絕對無法進入正修。

最後,金剛乘的禪修法門屬於最深奧及祕密的,在四部瑜珈中,尤以無上瑜珈部為主,整部密續都與禪定修持有關。(詳細資料請參閱本網頁有關無上瑜珈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