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陀 被 木 槍 刺 腳 宿 緣

简繁转换 - 简体

 

有一次,佛陀在羅閱祇城竹園精舍和五百位大比丘,共同持缽進入城中乞食。僧團走遍各家各戶,看見城中路邊有些殘破堅硬的木頭,其中有一片長一尺二寸的木頭爆裂,並濺射出一支看似木槍的木條,豎立在佛陀身前。

佛陀心想:「這是宿緣,我自己作的因,應當自己承受它。」 眾人聽聞這事之後,都驚愕地圍在一起觀看。佛陀再心想:「現在應當償還以前的宿緣,化解禍害和果報,使眾人看見並相信因果業報,以後不敢再造惡業。」

佛陀於是便飛騰到虛空,離開地面一仞高。木槍也跟隨佛陀升至一仞(大約十尺)高,直立在佛陀前。佛陀上升到二仞、三仞、四仞乃至七仞(大約七十尺)高,木槍也追逐到七仞的高度。
佛陀在空中變出一塊青石,縱廣十二由延(由延又名由旬),厚六由延,佛陀立在青石上,木槍便穿透青石,再次在佛陀前豎立。
佛陀在空中化現水,縱廣十二由延,深六由延,佛陀站立在水上,木槍又穿過水,立在佛陀前。
佛陀又在空中化現大火,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佛陀站在火燄上,木槍也穿過火燄,立在佛陀前。
佛陀在空中化現旋風,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佛陀在風上站立,木槍從旁邊斜插過來,在佛陀前豎立。
註:由延(由旬)是天竺里數名稱,帝王一日行軍之里程,一由延大約相等於三十里至四十里。

佛陀又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木槍也緊跟著來,立在佛陀前。
佛陀離去後,四天王互相說:「佛陀畏懼此木槍,木槍追逐不停止。」 佛陀從三十三天、燄天、兜率天去到涅摩地,木槍也追趕到。佛陀再於涅摩地以神足變化,去到婆羅尼蜜。佛陀在婆羅尼蜜以神足變化,去到梵天。木槍從三十三天,依次跟隨而來,直至到達梵天,仍在佛陀面前豎立。佛陀與所經過的諸天,皆為其說自宿緣法。諸位天眾都互相說:「佛陀畏懼這支木槍而逃跑,木槍仍追逐不停。」
佛陀下返至羅閱祇城,亦為該城民眾說自宿緣法。佛陀與眾比丘僧出羅閱祇城,木槍亦追尋至佛陀身後,城中眾人全部皆跟隨佛陀出城。

佛陀問眾人:「你們想到哪裏去呢?」
眾人回答說:「我們想跟隨如來看其中的因緣。」
佛陀對眾人說:「你們都各自回家吧,如來自己明白因緣成熟的時間。」
阿難問佛陀:「如來為甚麽要讓眾人回去呢?」
佛陀對阿難說:「若眾人看見如來償還這個業報,都當悶死墮地。」

佛陀返回竹園僧伽藍,獨自一人留在房中,吩咐諸比丘各自返回房間。阿難問佛陀:「我又如何呢?」 佛陀回答說:「你亦要回房中。」 阿難即刻回房中去。佛陀心裏想:「這個業因是我自己曾經種下的,一定要償還。」

佛陀伸出右腳,木槍便從佛陀的右腳背上插入,穿入大地,地深六萬八千由延;木槍穿過此地入水,水也深六萬八千由延;木槍穿過水而入火,火高六萬八千由延,木槍穿過火就燒焦了。當時大地六次反覆震動。阿難及諸位比丘心想:「今天此地震動,木槍必已刺穿佛陀的腳。」 佛陀被刺後,感到苦痛、辛痛、疼痛、斷氣痛。
阿難就來到佛陀的住所,見佛陀的腳被木槍刺出一個大瘡,他便悶死倒地。佛陀便用水灑阿難臉上,阿難這才醒來。他醒後摩拭佛足且哭泣流淚說:「佛陀用這雙腳行走至菩提樹下來降魔、上至三十三天為母說法。如來有金剛身,是甚麽因緣而被這支小木槍傷害成這樣?」
佛陀對阿難說:「世間因緣,輪轉生死,便有這樣的苦患。」
阿難問佛陀:「現在瘡痛變嚴重了,還是減輕了?」
佛陀對阿難說:「逐漸在減輕。」
舍利弗問佛陀:「不知道您的瘡痛變嚴重了,還是減輕了?」
佛陀對舍利弗說:「瘡痛漸漸減輕了。」

這時,比丘眾中,煩惱尚未斷盡的人,見到這個瘡後,都悲傷號啕痛哭說:「佛陀大慈大悲,沒有甚麽不能濟度,為甚麽會有這個痛緣呢?」
佛陀叫這些比丘不要哭泣並對他們說:「這是我過去世自己曾造下的業因,一定要經歷受報,沒有地方可逃避。這個業因不是我父親、母親、國王、上天、沙門、婆羅門造的,是我自己種下,今天要受報。」

大醫王耆婆聽聞佛陀被木槍所刺,哭泣著去找阿闍世王並對他說:「我聽聞佛陀被木槍刺傷腳,所以哭泣。」 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弟弟、耆婆和城中人們一起來到佛陀的居所,下車脫冠,解劍退蓋,步進詣佛。佛右脅側臥,阿闍世王禮佛後,撫摩擦拭佛足說:「您的腳瘡痛好些了沒有?」 佛陀告訴阿闍世王說:「國王應當用正法去統治國家,不要用非法。」 國王問佛陀:「佛陀身體是金剛身,不能夠毀壞。為何您今天被木槍所刺?」 佛陀對國王說:「一切法都是相應的因緣產生。我受傷的身體是金剛身,不是木槍所能損壞的,而是往昔的因緣所損壞。」 國王對耆婆說:「你配好藥,洗滌佛陀腳上的瘡,進行治療。一定要使它及時痊癒。」 耆婆於是為佛陀的傷腳敷上藥,悲傷道:「希望佛陀高壽,這個病患早日康復。願一切眾生經歷的長夜之苦痛,也獲得解脫。」 佛陀於是為阿闍世王以及一切的眾生說四諦法。國王及大眾們告辭回去。

半夜,有七位天人來到佛陀的住所。天人們對佛陀說:「佛陀如同獅子、大象、犎牛、水牛、八臂天王、寶馬受到創傷時,能忍受苦痛,不告訴其他人。佛陀是人中的師子、大象、犎牛、水牛、八臂天王、寶馬,思維真實,自性清凈。佛陀能忍受痛苦、疼痛,有些人是依靠愚頑而忍受疼痛,佛陀是依靠智慧而忍受疼痛。」 天人們說完讚美後變化而去。

清晨時,佛陀對舍利弗說:「在無數的久遠年代以前,有兩隊商人各有五百人。在波羅奈國,商隊各自總集錢財要準備渡大海尋寶,揚帆起航,來到寶島,寶島上物產豐富。其中一個商隊的隊長對眾人說:『我們因為要獲得錢財資產的緣故,受苦渡海到此。現在所需要的都已經獲得,應當住在這裏,用色、聲、香、味、觸五種快樂使自己愉快。』 第二個商隊的隊長對眾人說:『這裏雖然各種寶物俱足、衣食無憂,但不應當在此久住。』 這時在虛空中,有位天女顯現並對眾位商人說:『這裏雖有財寶、五樂、少女、衣服、被褥和飲食,但不應當長久居住,還是早些回航。經過七天後,這裏就會被水淹沒。』 天女說完就變化而離開了。然而卻有一位魔女在空中也對眾商人說:『你們不應當返航,這裏充滿快樂,可以任意遊玩享樂,天女所說這裏會被水淹沒,都是謊話,不應當相信她。』 魔女說完就變化而去了。第一個商隊隊長聽完魔女的話後,對他的部下說:『你們不要準備起航回去,不要相信天女所說的謊話,這裏十分快樂,所有物質都不缺,世上十分辛勤、困苦,這裏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現在已經得到,為甚麽要離去呢?』 第二個商隊的隊長,對他的部下說:『你們不要貪圖五欲的快樂,經過七天後,大水就會把這裏淹沒。我們快速準備,天女所說的並不虛假。即使七天後沒有大水到來,我們也要整裝準備返航,怎麽能夠捨棄自己的父母、妻兒呢? 假使經過七天後,大水不來,我們就可以在此五欲中自娛自樂,然後安然返航。假若正如天女所說,大水到來的話,我們都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到時想要離開又有甚麽困難呢?』 」

佛陀再對舍利弗說:「經過七天,就如同天女所說,大水把寶島淹沒了。當時第二個商隊的隊長,因為事先已經做好準備,大水到來的時候,他帶領所有的部下馬上上船。第一個商隊的隊長,先前沒有做好準備,大水到來的時候,便與做好返航準備的船主爭奪大船。船主為保護他的船,不讓對方登船,雙方各持武器互相格鬥。第二個商隊的隊長,在船上用短矛刺穿了第一個商隊隊長的腳,使他因此而死去。」 佛陀又再對舍利弗說:「第一個商隊的隊長就是今天的提婆達多。第二個商隊的隊長,即當時用短矛刺死第一個商隊隊長的人,就是現在的我。那時第一個商隊中的五百個人,就是今天提婆達多的五百位弟子。那時第二個商隊中的五百個人,就是今天的五百位阿羅漢那時的天女就是今天的舍利弗。那時的魔女,就是今天滿月比丘的婆羅門弟子。」

佛陀對舍利弗說:「我往昔作商隊隊長時,貪圖財寶,拼死而渡海,與他們爭奪船,用短矛刺穿另一個商隊隊長的腳而導致他死亡。因為這個因緣,經歷了無數千年,受盡地獄的苦痛。在地獄中,再經過無數千年,被短矛所刺。又經過無數千年,墮在畜生中,被人所射殺。又再經過無數千年,墮在餓鬼中,在鐵錐上受苦。今天雖獲得如來的金剛之身,因為這個餘下業力的緣故,現在被木槍所刺。今已修成佛道,雖然已獲得金剛身啊,也不能避免被木槍所刺,因緣始終不泯滅啊,也不會祇留存於虛空。」

佛陀對舍利弗說:「你看如來,所有的惡已斷盡,所有的善全部具備,尚且不能夠避免這個災殃,更何況愚頑、糊塗,沒有得道的人呢? 是故舍利弗,當護身口意,莫犯此三業。」

寧波車按:

1/ 由這個實例中,可知為甚麽在佛教的戒律中,以“不殺”作為第一重戒!
緊記著不要殺生啊! 令到眾生受傷也不好啊!
2/ 舍利弗過去世曾為天女,今生得到“男”身來修行!
3/ 舍利弗已貴為天女,而佛陀當時祇是一位商人隊長! 可見佛陀這一世之修行是多麼的發心、多麼的苦行、多麽的精進...。
4/ 舍利弗為天女時,在虛空中向商隊示警,令商人隊長(佛陀前世)避過被水淹沒的危難而得以生存,因而種下善根,這一世能夠跟隨佛陀修行並成為十大弟子之一。
5/ 舍利弗當時雖然已是阿羅漢,卻未能知悉到此事的過去之因緣,但在佛陀的禪定力、佛眼的觀照下,祂說出舍利弗在過去世是一位天女!
6/ 學習金剛乘的弟子們,勿以為我已傳授了密咒和手印給你們,你們以為有了法力,便可以改變一切,要記緊「神通不敵業力」啊!
7/ 佛陀是何等的尊貴,祂不怕後世人知道祂前世所造的壞事而恥笑自己,以自己作為一個案例,用心良苦,把過去歷世所做錯的事道出,勸勉後來的修行人不要重犯祂所造的惡業,否則會受很大、很長的苦報。行者應當學習佛陀的精神,若造了惡業要真心發露懺悔、知錯能改!
 
註: 在佛教典籍中,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例如迦葉、耆婆便是其中之例子。
  耆婆(男)- 為佛陀時代之名醫,被譽為大醫王,是頻婆娑羅王與阿闍世王之御醫。他虔誠信仰佛教,屢次治癒佛弟子之病,曾引導弒父之阿闍世王至佛陀面前懺悔。其名聲可媲美中國戰國時代之扁鵲。
  耆婆(女)- 西元四世紀的龜茲國人,為著名佛教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母親。她出身於皇族,父親和哥哥都先後做過龜茲國王。那時的龜茲、疏勒、于闐和高昌並稱為西域的四大佛教文化中心,佛教被立為龜茲的國教。因此,她從小就受到佛教文化藝術的薰陶,長大成人後,成為了一位虔誠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