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路流傳
王鼎均 撰
河 東 河 西

简繁转换 - 简体

我的一位鄉長主持某公營機構,他的部屬中間有些人疏懶狡獩,不肯做事,他任憑那些人逍遙閒散。另一些勤勇奉公的人大為不平,頗有怨言,我的鄉長安慰他們:「不要緊,現在不肯做事的人,終有一天想認真工作那時,他們會羡慕你們。」

當時,沒有誰聽懂他說些甚麼。十年過去了,廿年過去了,勞逸不均依然,可是任勞任怨的人都已磨練成器,頗孚眾望,其中有些人已擔任重要職位,由於能夠對社會貢獻自己而神采奕奕;當年投閒置散、自鳴得計的人,除了怠惰和暮氣之外,一事無成,在本機構以外沒有發言權,在本機構以內沒有影響力。他們果然想認真工作了,他們開始羨慕那些曾經流汗的人,可惜已經沒有他們的機會,因為抓牛要抓牛頭,牛尾是抓不住的。他們依然閒下去,面色灰暗,雙目無光,等待老死

林肯說「工作是抵抗煩惱的工具」。事實上豈止如此? 工作的人對社會貢獻自己社會將給他/她回報,他/她將感到快樂和興奮。拒絕為社會服務的人,社會跟他/她之間隔了一層薄膜,看似透明,水分養料卻斷絕了,這樣的人消耗自己有限的生命,成為片片黃葉,蕭蕭而下
 
 
結語感言:
先解讀中國民間老話「河東河西」>>
河是指黃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意思是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後卻在河的西面。比喻為風水輪流轉,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為佛教中心服務,例如清潔、打掃、維修工程等等,都是一種發心的工作,完全是義務行為。服務人員中,有些非常勤力(勤力是精進之一種,精進是六波羅蜜之一,為佛教基本常識),亦有些非常懶散,叫一樣才做一樣! 做錯了就怕,又或怕挨罵,用“不做就不會錯,不錯就不會有業障,又不會挨罵”,而不用“有錯即改錯從而學習進步。反之用消極態度,索性不做,船頭怕風、船尾怕浪,膽小怕事、顧慮重重,甚麼也不敢幹,怎能夠有功德呢? 真的沒有一點承擔的勇氣! 忘記了菩薩行是不畏困難,有事會承擔做事畏首畏尾,難成大事,修行怎能夠有成就

寧波車非常繁忙,怎會逐個弟子吩咐去處理這些日常簡單的瑣碎事情呢? 他們的腦筋有問題,執著一句《事師法五十頌》之「無旨不應作」,於是就甚麼都不做,沒有吩咐,我就不做! 窗邊已經沾了很大的塵也沒有去抹、見到地上有碎紙也沒有去撿起、枱椅沒有去清潔! 完全一副“事不關己,己不勞心”。修行人最低限度,都要做到“時時勤拂掃,莫使惹塵埃”;不要用到最高檔的“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些簡單的事情,沒有主動去處理,幾十年下來,一堆人中漸漸就分了勤力的一小撮和懶散的一組。勤力的比例自然是少數,少數的他們雖然辛勞,但是功德無量,金剛乘的菩薩和護法會欣賞的
最低限度,得到寧波車心中的加持
 
參考資料
本網頁
> 佛學理論
>> 可下載的佛學論著及金剛乘典籍
>>> 可公開之法本
>>>>

事師法五十頌
上師相應法 ─ 第 2頁
   
> 智慧廣場
>>
明與冥之間
寧波車是不去旅行的
生命的寶貴
菩薩之普顫行及普賢行
無陰功囉!

> 智慧廣場
>> 佳文
>>>
上天為甚麼不懲罰壞人
老和尚的話
喚山不來不如去就山
多想幾步
……做弟子的很多時,都覺得上師對自己不好,不委派自己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或看自己不起,其實上師是一視同仁,祇不過是量材而用,這不算是分別心。受委派的工作人員,祇要肯發心把工作做好,自然功德無量……
走進天堂的門票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
犯錯的勇氣
循環
自欺欺人的藉口
別變成可有可無的人
循環佳句
老鷹與鴨子
漸漸
你就是菩薩
承擔
我不笨,我努力
世界上有千萬種藥 就是沒有後悔的藥
別人的小惠「感激不盡」父母之恩「視而不見」
你能不能睡柴房?
……總不能時常有所謂的“太子/公主”的性格時常被人服侍,或是被寵壞的小孩子的性格“飯來張口,衣來張手的態度……
雁羣理論
   
佛教金剛乘慈善基金會 http://www.vajrayanacf.org.hk
> 金剛乘
>> 密教義理
>>>
事師法五十頌導言
事師法五十頌講解
上師相應法前言
上師相應法 ─ 第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