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和平須由人心淨化做起,心的淨化是要將私愛放下,付出大愛。想要使社會祥和,造福人羣是惟一途徑;目前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極需大家同心合作。 | 
        
          | 2. | 當今社會人心混亂,不能等到自修有成才做事,必須把握時間去做淨化人心、自心的工作。 | 
        
          | 3. | 父母子女關係都是業緣互相牽連,說不定現在我們面對的、計較的、怨憎會的人,來世就是我們的父母子女。 | 
        
          | 4. | 要持之以恆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不會像水中月一般虛浮;一切都交由時間來累積。 | 
        
          | 5. | “有”者患失,“無”者患得,患得患失即成憂愁、煩惱。人因有得失心,而經常患得患失。「有」的人害怕失去,「無」的人常想著如何獲取,所以有憂愁、煩惱。 | 
        
          | 6. | 用智慧探討人生真義,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 
        
          | 7. |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 | 
        
          | 8. | 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著。 | 
        
          | 9. | 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除掉。 
 | 
        
          | 10. | 勇於承擔,是一份動人的力量;勇於承擔錯誤,則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 
        
          | 11. |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 
        
          | 12. | 生命不離生老病死之苦,慧命則因清淨智慧而不生、不死、不老、不滅。 | 
        
          | 13. | 人真正的財富在行善。 | 
        
          | 14. | 每個人一旦演完人生舞台上的角色就要下台,沒有人能例外,所不同的是有人令人懷念,有的遺臭萬年。 | 
        
          | 15. | 人生的命運,並不是說我來求佛菩薩就能有所得;最實在能得到的就是“我怎麼做就能怎麼得!”。 | 
        
          | 16. | 我們常祈求菩薩賜福,卻忘了自己也可以做菩薩;聽聞世間苦難的音聲,立即前往救助。 | 
        
          | 17. |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 
        
          | 18. | 若守住本分,時時撥開煩惱、不受污染,就不會迷茫度日。 | 
        
          | 19. | 心靈快樂即是極樂,心無煩惱即是淨土。 能日日過著心安而平靜的生活,就是有福之人。
 | 
        
          | 20. | 有知足心,才懂感恩;有感恩,才會善解;有善解,才能凡事包容。 | 
        
          | 21. | 教育佛教徒、學生,重在培育“智慧”,而非“聰明”。“智慧”是從人與事之中磨練所得。 | 
        
          | 22. | 聰明的人處處計較、看不開;有智慧的人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傷害別人。 | 
        
          | 23. | 以奉獻的心做事,會越做越歡喜;以職業態度做事,就難以擺脫煩惱與倦怠。 | 
        
          | 24. | 凡夫習氣,在於將無常之物當永久,於是起了貪念,造成很多煩惱。 | 
        
          | 25. | 有心聽,則句句是妙法;無心聽,縱然是珠璣妙語,也是聽過即忘。 | 
        
          | 26. | 有心做事,就要用心做,要勇於承擔,不要怕被別人傷害。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聲音,盡本分最重要。越是不想承擔責任,就會更感受到壓力;若提起勇氣將責任擔起來,就無所謂壓力了。 | 
        
          | 27. | 寧可布施五分鐘等人,勿欠人一分鐘。 | 
        
          | 28. | 困難不在自己,在別人;障礙不在別人,在自己。最怕的是自己障礙自己。 | 
        
          | 29. | 若肯用心於日常生活中,則語默動靜無一不是佛法、無一不是教化。 | 
        
          | 30. | 要做菩薩父母,不要做世俗父母;菩薩父母會懂得以智慧來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 
        
          | 31. |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就因為難,所以才叫修行。 | 
        
          | 32. | 應該要提起悲憫心,付出愛心來疼惜動物,並尊重一切生命。 | 
        
          | 33. | 自殺有三重罪, 1) 殺了父母賜予的身體,不孝;
 2) 拋棄親人,不慈;
 3) 逃避人生,不負責任。
 | 
        
          | 34. | 祇要有三尺長、六尺寬的地方,就夠我們這副身軀好好休息睡覺,何必一定要奢求高樓華廈呢? | 
        
          | 35. | 一個人能守本分,持守五百條戒律也不覺得多;不守本分,即使祇有五條戒律也會嫌太多。 | 
        
          | 36. | 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隱伏在心中的疑念(暗鬼)。無法控制自己,卻被心中的鬼控制之人最可悲。 | 
        
          | 37. | 不明白因果關係,就會作繭自縛,明白因果關係,當下就能獲得解脫。 | 
        
          | 38. | 醫院是最健全的「放生」場所,把人從生死掙扎的痛苦之中拯救出來,這是莫大的功德。 | 
        
          | 39. | 心思太雜亂就會痛苦,我們應該事過無痕;未來的事不要想太多,過去的事不要留太多。 | 
        
          | 40. | 修行一定要先認清方向,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可以重新開始,再回頭找路呢? | 
        
          | 41. | 小偷不一定把東西全偷光,但是心中的惡念,卻會把自己累積的功德偷得無影無蹤。 | 
        
          | 42. | 「忍辱」並不簡單,不祇大事要忍,小事更要忍;因為小事不忍,往往會誤了大事。 | 
        
          | 43. | 人心如水,混濁的水要經過一夜才能澄清,但是,要把泥沙已沈澱的清水攪濁,卻祇需幾秒。 | 
        
          | 44. | 祇有在人間才能修得正果,過去所有的佛並非圓寂後才成佛,而是在人間成佛。 | 
        
          | 45. |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若是有錢而無心,也無法獲得布施的喜悅和功德。 | 
        
          | 46. | 有福就與眾生有緣,有智慧才能領導大眾;福與慧就像身上的兩條腿,讓我們安穩地向前走。 | 
        
          | 47. | 眾生本來是平等的,可是為了生存卻造就自私心而你爭我奪,才會造成永無休止的殘殺。 | 
        
          | 48. | 天災源於人們共同的業障,人心不善就會造成不好的結果,要救世間的災難,必定要先救人心。 | 
        
          | 49. | 修行不必遁入深山,到處參訪求道;在人羣中就可以修行,自己心中就有佛性。 | 
        
          | 50. | 海水雖多,也不及人輪迴中悲苦所流的淚水多啊! 體會到人世無常,才能從悲苦中尋求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