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年 癡 呆 症認 知 障 礙 症

简繁转换 - 简体

 
時間飛逝!
中心的同修年紀亦漸漸大了,寧波車看在眼裏,很是擔心! 感慨啊!

不過,近年(2023年)醫學界發現老人癡呆症有趨向年輕化的跡象。
「老人癡呆症」是舊稱了,準確一點來說,這個疾病現在應該稱為「認知障礙症」。

2010323日<明報專訊>
老年癡呆 早測減慢衰退 高錕太太忠告 及早對症下藥
「總覺得我們欠高錕教授兩夫婦一份人情──感謝他們坦然公開高教授患上老年癡呆症(又稱阿氏癡呆症)的事,高太黃美芸分享照顧者的辛酸,使得大眾對此症從不聞不問到大加關注,從無知變得略有認識。若我們能趁勢學習多點老年癡呆症的知識,認識早期測試的管道,說不定將來能幫助親友及早就醫,安享晚年。」

最常見的癡呆症
「阿爾茨海默症/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簡稱「阿氏癡呆症/認知障礙症」,是最常見的癡呆症,佔癡呆症個案總數的三分之二。它是一種由退化而引起的癡呆症,患者腦部會出現不正常的老化及整體性的萎縮。主要的早期病徵為記憶力明顯衰退,影響日常生活。隨著病情日漸惡化,除記憶力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思考、語言、環境認知等也會日漸衰退,行為、性格亦會慢慢改變

除了「阿爾茨海默症/阿氏癡呆症/認知障礙症」,第二最常見的癡呆症是「血管性癡呆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是由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而引起的,約佔癡呆症個案總數三成。中風後如果多次復發,患者的心智功能會呈現“梯級式”的衰退,最終引致「癡呆症」。因此,如在日常生活中,能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保持血管健康,患「血管性癡呆症」的機會亦會大大減低。  

可能引發「癡呆症」的因素包括:
年齡(65歲或以上的人更常見)
高血壓
高血糖(糖尿病)
體重超重/肥胖
缺乏身體活動/運動
飲酒過量(酗酒)
吸煙
腦部腫瘤/腦部創傷
抑鬱
缺乏維生素(如B12、葉酸)
甲狀腺分泌失調
中毒
其他退化性病症(如柏金遜症、利維體癡呆症等)
 

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主席吳義銘表示,老年癡呆症不能根治,但仍然可以藉著藥物或非藥物治療。為了便於大眾理解老年癡呆症,醫學界大多突出此症在記憶上的影響——令患者「無記性」,於相同的問題問完又問。其實家人可以與患者一起用“談當年、想當年”的懷緬治療,以及鼓勵患者參加一些音樂、藝術等類型活動,刺激腦部,保持活力,減慢腦部衰退的速度。及早就醫的話,便能及早受惠。

點止無記性
除此以外,此症還會影響大腦多方面的功能,大家都應該認識:

語言能力
  說不出物件的名堂。
執行能力
  指對熟悉事情按部就班去做的能力,例如想煮一頓飯,但步驟混淆不清,不能像以前那樣做出四菜一湯。
抽象思考
  運算有困難,經常計錯數。
判斷能力
  例如火警發生時感到慌張,但不懂逃生。
時間觀念及方向感
  晨昏顛倒,夜深時起床拍子女房門說要上街。
東西錯置
  不是隨便放而已,而是錯放,例如把手錶放在米缸中。
 

不過,有些病情處於早期的患者,可能懂得用其他方法掩飾。
賽馬會耆智園總監兼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舉例說,知道自己運算有困難的患者,每次購物都儘量以大面額鈔票付款,由對方找贖,少付實數;又例如煮飯的步驟程式漸漸混淆模糊時,煮的菜式便越來越簡單,甚至“藉詞”煮飯麻煩而建議外出用膳。這時候,家人未必察覺長者出現上述的智能問題。

發脾氣不說話
除上述七點智慧方面的影響外,吳義銘亦稱,老年癡呆症也會在三方面改變患者的情緒及心理:

情緒性情改變
  由於控制情緒的能力下降,情緒起伏不定,容易發脾氣或焦慮。
個性改變
  變得多疑,或不愛說話。
失去動力
  變得被動,甚至對向來喜歡的事也提不起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有研究指出,家人較多察覺患者出現坐立不安或情緒煩擾的表現,較少提及患者失去動力而整天坐著的改變,這與外國相反。吳義銘估計,中國人較能接受患者整天坐著變“乖”了的改變,因而覺得這不是問題,故才沒有告訴醫生,相反外國人覺得患者變得沈靜反而不妥當,故會向醫生提出。

此外,我們還要認識善忘老年癡呆症分別,善忘人人有,但當發現長者出現不祇是善忘而是類似老年癡呆症的徵兆時,須及時帶他們接受測試,或向長者本身的醫生提出測試的轉介,能把握及早發現的機會。

目前的醫療科技雖然仍無法完全根治這種病症,但若能及早治理,藥物治療對減輕病情亦有一定幫助。再輔以適當照顧、充分的社交及心理活動,無論對紓緩患者的病情,或照顧者的壓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年逾60患阿爾茨海默症/阿茲海默症 每長5歲機會增一倍
認知障礙症其實是有多種病因,最普遍的是阿茲海默症。其餘是因其他病理因素如柏金遜症、酒精性癡呆、營養不良新陳代謝內分泌失調腦部損壞創傷等而引致的認知障礙症,此種類的病例應少於1%
在各種認知障礙症中,阿茲海默症佔了超過七成,而且它的症狀是與年齡有關;年紀越大,發病率便越高
在超過60歲的長者中,隨著年齡遞增,他們患上阿氏認知障礙症的比率便會越高。每年長5歲,比率就增加一倍。由6065歲年齡組別的1.2%增至85歲以上年齡組別的32.1%。或許是這個原因,認知障礙症總是與老人掛鈎,甚至乎有人會想到老了之後便遲早會患上此症。

此病又確實是讓人十分困擾,相信它的可怕處,是逐步逐步破壞病人的能力。初期病人的病徵或許祇是記憶力衰退,但是到了中期,病人的語言能力便會下降、判斷能力減退、對人物、時間、地點的觀念混淆,有些甚至乎性情大變,或多疑、或暴躁、或孤僻,繼而做出很多問題行為的舉止。到後期,很多患者已完全喪失自理能力,要全天候依靠他人的照顧。這病往往對家人或照顧者構成很大的壓力,而且一般患者由診斷至離世,平均由三、四年至十多年不等。看著患者在這漫長的階段漸漸喪失認知功能,真是十分痛苦及無奈

但事實並不是這麼悲觀! 雖然年紀越大,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是越高,但是它並不是老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換句話說,不是人老了就一定會患上認知障礙症的。而事實上,我們亦見過不少近百歲的老人仍能保持頭腦清晰、精明靈活呢!

腦部退化疾病並不祇限於老人,60歲之前亦可以患上。

在這裏祇作一個簡單概說,詳情請自行上互聯網查閱!

注意:曾經感染新冠病毒加速老年癡呆症/認知障礙症

 
參考資料:
本網頁
> 智慧廣場
>> 健康與你
>>>
要善調色身
養生四訣
確診病毒(Omicron)後之救援食譜(1) 青檸紅提子汁
確診病毒(Omicron)後之救援食譜(2) 黑籽及黑籽油-上
確診病毒(Omicron)後之救援食譜(2) 黑籽及黑籽油-下
奧密克戎(Omicron)後勁有多大
   
> 智慧廣場
>>
我夢想的退休生活幻滅
我們老得太快,卻明白得太晚
若你有六十幾歲了,一定要看看
   
> 智慧廣場
>> 佳文
>>>
世界上有千萬種藥 就是沒有後悔的藥
當我老了
   
佛教金剛乘慈善基金會 http://www.vajrayanacf.org.hk
> 智慧寶庫
>> 佛學淺談
>>> 禪定是陶冶心智訓練和淨化心靈的心理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