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乘 次 第

简繁转换 - 简体

 

依藏密紅教寧瑪派(舊派)的觀點,世間一切哲學宗教流派,可先區分為世間法及出世間法兩大類。「九乘次第」的九乘,皆屬於出世間法。然而,世間法中亦未嘗沒有佛法,所以須判別為外道乘與人天乘,後者即為佛法所攝。

外道乘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及哲學流派。

人天乘即依佛所教,修種種善行,因而得輪迴為人,或輪迴為天人的果報。此雖非出世間法,亦是佛法。人乘修五戒,天乘則修十善。

由人天乘再向上建立,即為出世間法的九乘。然而卻不是說修出世間法即不須持五戒、十善;蓋依藏密觀點,凡次第居上的諸乘,必以次第居下的諸乘為基礎,因此才能稱為次第。

出世間法的九乘,分別為二,即共因乘,與不共果乘。前者指顯宗之小乘及大乘,後者則總括密乘各次第而言。

顯宗:共因乘分三,即聲聞乘、緣覺乘及菩薩乘。前二為小乘,後者為大乘。

密宗:不共果乘分外密三乘與內密三乘。外密是事密、行密及瑜珈密。內密則為大瑜珈、無比瑜珈及無上瑜珈。

如是顯三乘、密六乘,即成為「九乘次第」。

「共」是指其理論而言,顯乘與密乘都以同一理論作為根據,如密乘行人亦須了知聲聞乘所修的四諦、緣覺乘所修的十二因緣、菩薩乘所修的六波羅蜜多等。「不共」是指修持的方法而言,密乘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跟小乘及大乘顯宗有所不同。

至於將小乘及大乘顯宗稱為「因乘」,那是依照西藏密宗的觀點,他們所修,惟為成佛之因;而密宗則稱為「果乘」,因為依密法修持,由成佛之果地修起。

以上節自《四法寶鬘》談錫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