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提 樹

简繁转换 - 简体

 

菩提樹是菩提迦耶的焦點所在,位於摩訶菩提塔之西方。要知道,現在能看到的菩提樹當然已不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那一棵,但重要的是,會給你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因為菩提迦耶的菩提樹,是昔日佛陀靜坐而終於悟出佛理的地方。

根據玄奘的記載:最原始的菩提樹,枝葉青翠、冬夏都不凋落,受到信眾們的敬仰崇拜。但由於阿育王初繼位時信奉外道,親率軍隊前來砍伐,將樹的根、枝、葉砍得粉碎,再命令事火婆羅門放火焚燒以祭天神。不料在一片灰燼中忽然又長出了一棵樹,於熊熊烈火中蒼翠生長。阿育王目睹這一切,心生悔恨,於是用香乳灌溉餘下的殘根,到天將破曉時,菩提樹已長回了原來的樣子,阿育王欣喜異常,親自在此供養此樹,樂而忘返。

然而,阿育王的王妃亦虔信外道,秘密派人在夜裏又將樹砍掉。第二天阿育王前來禮敬時,祇見殘敗的樹椿,悲痛之餘他再次虔誠祈禱,並用香乳灌溉殘根,結果菩提樹又重生了。

數百年後孟加拉王設賞迦 (Sasanga)信奉外道,再度毀寺焚樹,手段殘酷較前人更激烈,幸而數月之後在原樹根上又發出了新芽。從此,這株命運多災多難的菩提樹維持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再遭人破壞。

據《巴利文大史》及《巴利文菩提樹史》記載,阿育王之女僧伽蜜多曾持此菩提樹枝前往錫蘭(即今之斯里蘭卡),植於首都城南之大眉伽林中。其後,於十二世紀回教徒入侵印度時,菩提樹慘遭摧殘。

直到1870年左右,亞歷山大‧康寧漢重修寺院時,老樹又倒了! 於是他切下一根傾倒的樹枝並栽種於原地。(另一說是曾由阿育王之女僧伽移植到斯里蘭卡的菩提樹,再移植傳回印度。)

當時的小枝苗再度長成高約20餘公尺的巍峨大樹,它依然枝繁葉茂,綠蔭密佈,濃密地覆蓋著一片廣場,近百年來平靜的接受世人的禮敬供養,許多人喜歡聚集在樹下,或坐、或躺、或禪定、或思維、或靜靜的享受和平的陽光…。

又據《元亨釋書卷二》載,南朝劉宋時,中印度僧求那跋陀羅曾攜菩提樹至中國廣州栽植;未久,道邃復將之分植至天台山;宋紹熙元年(1190年)日僧榮西再移植其樹枝至日本。而西元1901年菩提樹被引進台灣。

再者,在阿育王時代,阿育王在菩提樹下安置了一塊金剛座(一個方塊的大石頭);現在金剛座旁有一介紹牌寫著:“佛祖悟道之處”。

 

菩提樹及金剛座

菩提樹
菩提樹夜景
菩提樹旁修法
菩提樹下大禮拜
 
菩提樹上的哈達
菩提樹下辯經

菩提樹下金剛座

金剛座

 
註:
  1. 菩提樹別稱覺樹、道樹、道場樹、思維樹、靜思樹、佛樹,在古代其果實稱畢缽羅(梵 pippala),故亦名畢缽羅樹。學名是 Ficus religiosa,屬“桑科”,與榕樹同屬兄弟,英文 religiosa 乃為「神聖的」、「宗教的」之意。 此樹在印度、緬甸和斯里蘭卡被視為神聖之樹,因為釋迦牟尼曾坐此種樹下證得無上正覺、得道成佛。此樹的特性是終年不凋,半落葉大喬木,耐旱性強,具下垂氣根,泥土中的根壓更是大得驚人。喜高溫多濕,日照需充足,早春應修剪整枝,維護樹形美觀。

    菩提樹的樹幹灰白色、光滑、粗而直,沒有樹瘤。但是它並非終年常綠,也不是在冬天落葉。它的習性相當特殊,當初夏陽光轉強,許多樹木綠葉成蔭的時候,它才迅速地讓老葉掉得精光,然後又立即發出新芽,幼葉起初呈淡淡的紫紅,接著一片黃綠,再轉為深深的翠綠,景觀的變化十分迷人。

    葉子是濃綠色,表面平滑具有光澤。葉脈是網狀,葉有長柄,革質,心形,在尖端處有長長的尾巴(約5~15公分)是其特色。指向地下的長尾巴其實是導水線,目的是為了適應熱帶雨林多雨氣候,減輕雨水的拍打和讓雨水順著葉尾巴快速排除。另一較明顯的特徵:當我們將葉片切下,會發現切斷處有大量白色汁液流出,如果不小心沾到衣服,乾掉會變成紅色,不容易洗掉。葉子可做成書籤唷!

    果實為扁球形的隱花果,無梗,兩兩並生,成熟為暗紫色。經常吸引白頭翁、麻雀等鳥類飛來一啖美食。將它剖開觀察,可見內含許多顆粒狀的小花,待成熟後,表面會呈現許多暗紫色的斑點,自然掉落。果實因形狀渾圓,再經過加工後,質堅不朽,是製作念珠的質材,有「金剛子念珠」的美稱。

    隱花果除了用來繁殖,亦可藥用;繁殖法可在春季用扦插、或種子播種法。配置型態可單植或列植。

    老樹的木材可製造各種器具等。菩提樹的好處還真多啦!

  2. 在歐洲,也有菩提樹;它們長的又高又大,開花時期種子四處紛飛,像下雪一般。歐洲人常在飯後以菩提葉入茶,不僅有助消化,也幫助放鬆神經。可能歐洲人也認為佛教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得道涅槃,菩提葉或許多少有安神作用吧! 但經過藥物測試,發現菩提葉是一種具有良好安寧作用的花草,能治療感冒與慢性失眠、降血壓等;亦能紓解緊張與焦慮、放鬆神經,達到助眠的效果。長期飲用可以消除血管中堆積的脂肪,非常適合忙碌生活而又有龐大壓力的現代人飲用。

    歐洲盛產菩提子花 (Tilia Europaea) ,根據醫學臨床的實驗,菩提子花煮成之熱湯可促進汗水之排泄,具治感冒、傷風及鼻黏膜炎之功效,且有鎮靜的功用,故對失眠症、焦慮及減輕肌肉及關節的疼痛有療效,亦能防止動脈硬化、狹心症及心肌梗塞等疾病。

    菩提子花茶沖泡方式如下:
    菩提子花半茶匙置入磁壺,沖入滾水約 300 cc,於壺內焗四分鐘,加入適量冰糖,調勻至冰糖溶化。加入少許的檸檬汁,可增進茶之美味,若能再加入些許蜂蜜則更能增加茶湯的可口。

    菩提子花茶清甜芳香淡雅,尤其香味獨特,在口中能持續花香甚久。在歐美菩提子花茶是典型的餐後茶,有助消化之效,所以飯後來杯菩提子花茶,其樂似神仙。古來的禪宗大德有謂“飢來吃飯,睏來眠”的夙昔典範,雖然同樣是吃飯睡覺,禪宗大德是依舊三界輪迴的以苦為樂,其中相距豈止是天淵之別?「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惟有透過老實修行,才能開出生命最堅韌燦爛的花朵,否則祇是經不起考驗的紙上談兵。

  3. 此外,另有一種喬木之菩提樹,學名 Tiliamigueliana,屬菩提樹科,高達十二至十五公尺。其樹葉不同於畢缽羅樹,末端非尖形,周圍呈波狀,果實黑色,亦可作念珠。今寺院普遍栽植之菩提樹,乃屬釋尊成道地之畢缽羅樹。

  4. 菩提迦耶菩提樹下燒燭 危害聖樹 30國僧侶呼籲重視
    2004年11月20日
    據《人間社記者綜合外電報導》:成千上萬的香、燈、燭,圍繞在佛陀開悟成道的菩提樹下燃燒著,一氧化碳毒氣不斷侵害印度菩提迦耶的聖樹。

    來自三十個國家的僧侶決議將此問題公諸於世,呼籲全世界領袖共同重視,並拯救佛教的二個最神聖的象徵。

    從油燈揮發的一氧化碳,在菩提樹葉子上形成一層薄膜,令它們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在二○○二年六月發現葉子漸漸變黑,樹幹也被一種緩慢侵蝕樹致死的寄生菌“釐菌”
    (milibug) 逐漸破壞。

    斯里蘭卡世界佛教僧伽青年會的 Bhante Muninda Vamsa法師表示,受毒害的菩提迦耶必須盡速納入首要對抗一氧化碳的區域。

    Mahabodhi Mahavihara管理委員會,也禁止在 Muchalinda湖周圍燃燒蠟燭或油燈,作為反污染的行動;這個湖泊,流傳著蛇王 Muchalinda 如何遮掩保護佛陀,抵擋魔王欲摧毀聖者所吹起的暴風。

    一氧化碳危害佛教神聖象徵,其中之一印度菩提迦耶的菩提樹,生機逐漸被破壞。

    圖/國際佛教促進會提供











  5. 勿把刺桐誤作菩提樹!

    有一種樹,葉子長得很像菩提樹,但是會開鮮紅色的花,那種樹是「刺桐」。因為刺桐的小葉呈菱狀卵或寬卵形,且有一點尾狀突,與菩提樹葉非常相似。

    於「桐」又是怎樣的樹呢? 全球約有 200種,分佈於熱帶地區。開紅花的是刺桐、開白花的是油桐、開紫花的是泡桐、樹幹綠色的是青桐、流出紅汁的是血桐;還有許多叫做桐的樹,雖然都很不同,卻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它們具有中空如竹筒的現象,因生長快速,造成幹中的髓部拉破而形成竹筒狀,形成的木材鬆軟而不堅實。因為是樹,所以不從竹而從木,稱這些具有中空樹幹的樹為「桐」。

    刺桐顧名思義是有刺的桐樹,廣泛分佈於熱帶亞洲至太平洋諸島,而刺桐是臺灣惟一的原生種。仔細觀察或用手觸摸它們的莖幹,會發現它的小莖上有細刺,粗幹上有瘤刺。春天時,刺桐的枝頭便會綻放出燦爛的紅花,然後像火燄般蔓延開來,驚豔地紅滿了樹冠! 花朵形如雞冠,是雞冠刺桐。生在太平洋諸島的珊瑚礁海岸上,是珊瑚刺桐(coral tree)。結成念珠狀的莢果,果實成熟時,是暗紅色腎形,但有毒不可食。

    中國福建的泉州市雖然不是刺桐的原產地,但唐宋以來就有許多的引種栽植,所以泉州處處可見刺桐,歷代詩人墨客總是會在刺桐開花時吟詩作對,詠讚一番,泉州也因此得了「刺桐城」的雅號。泉州市也因此以刺桐為市花,處處可見以「刺桐」為名的學校、團體、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