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 訶 菩 提 塔

简繁转换 - 简体

 

佛教源自印度近三千多年,歷經戰亂和宗教的摧殘,即使大部分印度人已不再信佛教,但由於考古的發現、挖掘及近代保護文明遺址的意識抬頭,佛教的文明遺跡已倍受保護。印度得到聯合國科文教組 (UNESCO) 指定之“印度世界遺產–佛教遺址”佔有重要的比重,佛教朝聖之旅不僅是佛教徒一生必參訪的聖地,也是一般喜愛“文明遺產”必遊勝地。

菩提迦耶 Bodhgaya是很重要的朝聖地,是釋迦牟尼佛冥想的地方。菩提迦耶有一個金剛大塔,叫摩訶菩提塔 Mahabodhi Temple(又稱大菩提塔、摩訶菩提寺),是佛陀成道後約兩百五十年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來此朝聖,他在菩提樹下安置了一塊金剛座,並於菩提樹旁建了一座塔 (有稱寺)。

西元四世紀,據《大唐西域記》記載:由於當時錫蘭國王的王弟到印度朝禮聖地時,受到冷落與羞辱,因此錫蘭國王主動再“興建”摩訶菩提塔。

但是到十二世紀時,回教徒的入侵卻將其破壞毀盡。直到十四世紀,緬甸國王又在阿育王所建的塔遺址上,出資護持重建。

然而,重建沒有多久,這座塔寺就遭遇了嚴重的洪水,隨著洪水而來的大量泥沙又將它埋在沙土中達數百年,直到 1861年,英國考古學家(印度考古研究所的總管)亞歷山大‧康寧漢 (Alexander Cunningham) 建議進行挖掘,為大塔的重生燃起了希望。1870年代末,在緬甸佛教徒與當時的孟加拉政府協助下,終於將摩訶菩提塔修復完成,從此,這座壯麗的大塔才得以重見天日;其主塔仍保持著許多種文化相結合的古典特色,真是非常之氣勢宏偉的啊!

 

摩訶菩提塔

摩訶菩提塔
摩訶菩提塔景色 ( 正面 )
摩訶菩提塔 ( 霧景 )
 
摩訶菩提塔夜景
塔下壁佛雕
晚上信眾點上酥油燈、
蠟燭等以保持徹夜光明

 
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
徒在菩提塔前大禮拜
菩提塔前聆聽寧波車開示
菩提塔內之佛像
 
註:  
菩提迦耶除了摩訶菩提塔,還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釋迦牟尼佛影窟等遺址,以及各國僧侶在此修建的中國漢傳和藏傳之寺院、泰國寺、緬甸寺、斯里蘭卡寺、日本寺等。
釋迦牟尼菩提迦耶寺,又叫千光寺 (Sakyamuni Buddha Gaya Temple/Temple of 1,000 Lights),雖然命名為釋迦牟尼“菩提迦耶”寺,其實不在印度的菩提迦耶,而是在星加坡。它是一座泰國式的佛寺,在1927年時由泰國僧侶 Rev. Vuthisasara所建。最受人矚目的是一尊高達 15公尺的大佛像,四周圍繞著無數的燈燭,燈火通明耀眼。佛像的基座上是一幅描繪著佛陀生命中重要事蹟的美麗壁畫。
菩提迦耶考古博物館陳列著釋迦牟尼佛不同年代收藏的藝術品,從公元一世紀到公元十一世紀的佛教藝術品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