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信
皈依以信為本。「信」可分淨信、欲樂信、決定斷疑信之三種。謂初於師見其功德,生清淨信;中於自觀六道苦,從懺罪積資多門深生意樂,希求解脫成佛;後於三寶見為資糧田,捨彼無所依怙,惟彼能救,啟堅固信,歸心投止也。能生正信,則能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庇祐,故佛經云:「心中觀念三寶,則諸佛常在上面,時時加持灌頂。」 以信佛見佛,猶如天空無間隔也。
蓮花生大士亦曾云:「一心依信三寶,決定得大加持,所求圓滿。」 簡言之,信為道源之功德母,信能得一切之加持;而一切受用、加持等之大小,則視乎信力之淺深也。
2. 皈依發心
皈依發心﹝皈依動機﹞有三:一、從觀惡道苦,希求下世人天福報,或為現世求妻祿子財,下根也;二、見六道皆苦,欲自解脫,此二乘中根也;三、於流轉大苦海中,思一切眾生如母,為當令他解除痛苦,得菩提正道而皈依者,此為大乘之上根也。
倘謂我一人何能度眾? 此無菩提心,自斷慧命,最為不可。應思人天短期享受,福過災生,如是觀察思維,下根固不是。求聲聞、緣覺,雖亦自得出離,人皆趣死,而我獨生,生有何樂? 是當發大乘心,為利他而求皈依也。
3. 皈依境
密法不共皈依者,應以身、口、意三門,供養上師。上師的無量悲智力所顯現之三寶,及金剛佛、佛母、本尊、護法等大功德聚,是為皈依境。自身之氣、脈、明點,及菩提心要,須通達生起。然後對上師所得大悲智慧、普遍圓滿之法、報、化三身境界而皈依,由是自心以理皈依,為金剛皈依。此當依師之開示而修學。
格西格月心嚴云:「共與不共之功德,均由上師加持,倘通曉三藏十二部而無皈依,不得究竟義利也。特別入密乘者,依止上師尤為重要。因已修二次第,惟不知本尊為上師所變現者,是未能深切信解上師為金剛持,上師與佛無二也。」 另外,密法亦云:「多劫而修,不如剎那間觀上師也。」
行者無論在行住坐臥時,均當不離想念上師、三寶。一切行動,應啟請上師、三寶求加被,精進行持。特別於唸誦迴向時,一心請求上師、三寶之慈悲攝受,令一切有情皆得菩提道,不遺一人也。
4. 皈依後應依止上師修學
皈依後,行者應學的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