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元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北園街,乃台南地區四大佛寺之一。
開元寺創建於西元1680年(明永曆34年),原名北園別館,原是延平郡王鄭成
功嗣子鄭經在台灣的行館和安養母親董氏的地方。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巡
道周昌重修亭室,以壯觀瞻。清康熙二十八年,清廷領台後,巡道王效宗、總
鎮王化行等捐俸將"館"改建為"寺",文武官員皆喜樂捐,是年八月興工,翌年
四月八日落成,內置的佛像莊嚴,寺廟寬敞,名為海會寺。乾隆十五年(1750)
,巡台兵備道書成見寺荒涼,觀瞻不雅,發起重修,並改名為榴環寺,亦稱為
榴禪寺,後又復稱為海會寺。乾隆四十二年,知府蔣元樞重行修建,並加置田
產,增燦香火,寺廟之宏大,不亞於唐於開元年間詔建的開元寺,遂冠稱為開
元寺。嘉慶元年(1796),水陸提督兼臺鎮哈當阿見寺廟頹廢,乃加以重修,並
改名海靖寺,後又改名為開元寺,名稱迄用至今。
光緒二十一年(1895),台灣淪為日本統治,僧徒四竄,寺廟頹落,鐘鼓聲沈,
寺被強人所佔,強人更與主持劣僧寶山互相交結,將寺產賣予日人,但因寶山
在寺產權交收前一日嘔血身亡,寺產乃得以仍存其半。
開元寺純粹是佛教寺院,規模相當寬大,為四殿兩廂房形式,建築物計有:山
門、第一進"三川殿"、第二進"彌勒殿"、第三進"大雄寶殿"、第四進"大士殿"
(近代建築),是依次排列而成的。寺內供奉有釋迦佛舍利珠、鄭經所鑿的井
一口,稱為"鄭經井"及鑿井時所掘出的海螺化石。寺中庭院還種有一叢移自臥
龍崗(即孔明居住的地方)的七弦竹,相傳為鄭成功夫人董氏親手所植的。其
次,寺院後面又藏有骨塔,但因台灣多地震,古時建的塔多已塌陷了。
開元寺從北園別館開始到創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間經過多次大大
小小的整修,現時的開元寺於2000年完成修整。修整後,整體環境清幽雅致,
建築新舊並陳,若以出家人的角度來看,這裡是個清修的宜地,但以佛教文化
古蹟的角度來看,卻是破壞處處,真令人覺得相當惋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