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指 舍 利
简繁转换 - 简体
 
 
「佛指舍利」是釋迦牟尼佛的一節指骨,是佛的真身舍利。佛祖釋迦牟尼圓
寂後,祂的舍利被分成八份,建塔供養。至公元3世紀,阿育王將佛陀舍利
取出,分送世界各地,並規定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於是產生了
八萬四千佛塔,佛教從此大興,而中國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的佛塔即是這八
萬四千佛塔之一,在周魏之前,原名為阿育王塔。而供奉在中國法門寺地宮
中的佛指舍利,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佛教聖物,更可說是世界上至今為止,
發現的惟一一顆、絕無僅有的佛指舍利。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中國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的法門鎮,建於東漢末年,原寺規
模很大,寺內佔地面積 100餘畝。唐朝時香火最為鼎盛,擁有24座院落,僧
人 500餘,而隋、唐時,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院,歷朝皇帝曾多次迎奉舍利
,每次迎奉時,皇室便供養大量珍寶。寺內有一座八棱十三層寶塔,高47米
,1至12層共有 89個佛龕,為仿木結構建築而成,每層有出檐斗拱,均為刻
工精細,紋飾華麗。塔底還有題額,分別為"真身寶塔"、"美陽重鎮"、 "舍
利飛露"、"浮圖耀日"、 "祥雲光滿"、 "麗彩霞齊"、 "百鳥雲集"、 "百鳳
齊鳴" 等字,據稱是自法門寺得佛之舍利後出現的現象! 種種奇妙神異的美
好傳說,使法門寺成為中國佛教聖地,人們瞻禮朝拜的必往之地。

法門寺之佛塔因年久失修,雖然曾經多次修繕,仍於1981年 8月塔身突然半
壁倒塌。1987年 4月因為重修頹敗的法門寺磚塔,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發現
了被封閉千年的唐代地宮,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大佛塔地宮,由磚砌踏步、
隧道、前室、中室、後室等組成,全用石頭砌築,共有石門四道,建築構造
宏偉壯觀,為唐時所建。內裏不祇收藏著世界僅存、最為貴重的佛陀釋迦牟
尼「佛指舍利」(另三枚影骨),同時也保存了大批唐代文物珍品約2400件,
大部分是特別為皇室專門打造的供佛用器及御用器物,代表唐代金銀器製作
的高超水平,和對佛教的敬奉推崇,更重要是這個發現可謂是佛教史上的一
大盛事。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
佛塔地宮,而中國將佛指舍利列為「國家級的重要文物」,奉為國家頂級國
寶,出國展覽要經國務院批准,佛指舍利亦成為了世界級的佛教聖物及文化
瑰寶遺產,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佛指舍利
 1987年在法門寺地宮中發現的「
 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一枚「靈
 骨」、三枚「影骨」。靈骨是指
 佛陀真身舍利,色澤乳黃,有裂
 紋,上有粒狀分泌物;而中國佛
 教歷經三武一宗法難,古代高僧
 大德乃仿照佛陀真身靈骨精造出
 三枚「影骨舍利」,此為古人保
 護真身靈骨的良苦用心! 影骨有
 如靈骨之影應、應現,以證示靈
 骨之不滅。佛教界認為,影骨與
 靈骨是不一不異的關係,已故中
 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讚
 頌說:「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
 一月映三江。」 或許佛教徒對
 於四枚佛指舍利,沒有所謂真假
 之分,一概視為佛門瑰寶。
 
歷朝迎請佛指舍利
兩千多年前的佛指舍利如何能由佛教的故鄉印度,由甚麼人跋山涉水恭請並
供奉在中國,又如何能安然度過幾千年的改朝換代、戰火洗禮而存留世間?

其實,印度阿育王時代,正是中國先秦時期,佛教尚未傳入中國。直到西漢
哀帝元壽元年間,才有大月氏使臣伊存口授佛經一說,而佛教正式傳入中土
,則應該是東漢永平年間,約西元一世紀中葉。法門寺塔的創建大約在西元
五世紀中葉,時間上有相當的差距。不過由於法門寺地理位置特殊,周秦文
化積存深厚,在早期中國重大佛事活動中,深得地利之便,所以佛教的傳播
也可能早於當時的洛陽和長安。佛指舍利由佛教使者天竺高僧傳入中國,也
未可知。

據記載,北魏恭帝二年 (公元555年),岐州太守拓跋育開地宮瞻仰並供養佛
指舍利,爾後隋文、煬兩帝及唐朝諸帝,每三十年舉行一次迎奉佛骨活動,
有唐一代共六次迎佛骨,盛況一時,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而佛指舍利也
因此聲振四海。

於北周武帝滅佛(公元574年)後,復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重開
塔基,並於翌年敕令迎請佛骨舍利入東都洛陽的皇宮內供奉,這是唐代第一
次迎奉佛指舍利。第二次迎奉佛指舍利在武周長安四年(公元 704年);第
三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 760年);第四次迎奉舍利在唐
德宗貞元六年(公元 790年);第五次迎奉佛骨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年);唐代第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這
次也是唐代最後一次迎奉佛指舍利。
 
唐僖宗於咸通十四年(公元 874年)下令把佛指舍
利送回法門寺,連同皇室貴冑賞賜的珍寶財物、
法物秘器等,埋於地宮石室並封鎖地宮,從此「
佛指舍利」消失於人間。


唐以後千多年,戰亂天災(地震…),連綿不斷,
佛指真身舍利的下落成謎。直至1987,湮沒一千
一百多年的「佛指舍利」重現,震驚全世界。

 
註:
相傳阿育王塔在中國尚有很多,知名藏有佛舍利之塔最近公認的由十七處
增至十九處,分佈中國各地。據《法苑珠林》卷三十八、《廣弘明集》卷
十五都有記載舍利塔中有一個在法門寺。
一座金色的八層寶塔,外面鑲有七寶:珍珠、瑪瑙、珊瑚、琥珀、藍寶、
綠寶及琉璃,塔內恭盛佛指舍利,象徵佛指舍利之尊貴。
自1987年佛指舍利重現於世後,曾多次離開中國法門寺,被泰國、台灣及
香港奉迎瞻禮。
法門寺之佛塔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當其時是放在地宮後室天井中的「八
重寶函」之內:
  最外層是一個長、寬、高各 30釐米的 "銀棱盝頂黑漆寶函"。所謂盝頂
,就是函蓋上棱成斜面的函,它是用極珍貴的檀香木製成,用雕花銀條
棱邊。發掘時,此函已嚴重朽壞。
  銀棱檀香木函內是一個略小的 "鎏金盝頂四天王寶函",用一條約 50毫
米寬的絳黃色的綢帶十字交(緊緊捆紮)。頂面鏨兩條行龍,首尾相對,
四周襯以流雲紋;每側斜面均鏨雙龍戲珠,底飾卷草。
  八重寶函第四重六臂觀音盝頂純金寶函。
  八重寶函第三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
  "寶珠頂單簷四門純金塔",高 105毫米,塔頂飛簷高翹,彩光閃爍,金
磚金瓦層層如真。塔身四壁刻滿紋飾,並有四扇小金門。小金塔內有一
金托,托上立一銀柱,第一枚玉質影骨舍利便套立在這根銀柱上。
第一枚影骨的內腔中,清晰可見北斗七星圖。
  第二枚佛指舍利(影骨)盝頂鐵函。
鐵函內置一木盒,木質大部份都已腐爛,被紅黃二色泥土緊緊固定於函
中,盒下為糊狀物,檢驗不清,啟開木盒,盒內是彩絹,整整九層,層
層花色各異。當取開最後一層彩絹時,發現鎏金雙鳳紋銀棺。
整個小銀槨置於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壺門座形,前後分別有五座
月亮門(門形似月),左右兩側是雕花帝帷。第二枚舍利就置於鎏金銀
棺內。
  第三枚佛指舍利(靈骨
45尊造像盝頂銀函。內有兩枚碩大的水晶隨球,大的重196克,徑52毫
米;小的重79克,徑39毫米。
45尊造像盝頂銀函內置銀包角檀香木函,檀香木質,木質尚好。函頂、
函身均包裹銀雕花包角,以平雕加彩繪手法雕滿各種花卉。上系銀鎖、
鑰匙一副。銀包角木函內置嵌寶石水晶槨子。槨子用水晶石造,透明通
亮。槨蓋上鑲嵌黃、藍寶石各一,體積碩大,眩耀奪目。槨蓋雕觀世音
菩薩及寶瓶插花,槨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薩坐像及蓮座、花鳥。
水晶槨子內置有壺門座玉棺,經專家鑒定第三枚佛骨為釋迦牟尼佛真身
指骨舍利,便是放在這玉棺內。
  第四枚佛指舍利(影骨)放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專家命名為特級四
號。
四枚佛指舍利,除第三枚靈骨微黃,質地似骨以外,其餘一、二、四號
三枚,質地均類似白玉,按地宮《志文碑》稱之為影骨。
 
參考圖片:
八重寶函 銀棱盝頂黑漆寶函 鎏金盝頂四天王寶函
六臂觀音盝頂純金寶函 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 第一枚佛指舍利(影骨)
第二枚佛指舍利(影骨) 第四枚佛指舍利(影骨) 第三枚佛指舍利(靈骨)
 
附錄:
若你對歷史有興趣,可參考
唐朝六次迎奉佛指舍利 (請點按進入)
法門寺紀事年表 (請點按進入)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