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密 歷 史 簡 介

 
简繁转换 - 简体
 

佛教正式傳入西藏,始於藏王松贊干布(569–650年)。他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及尼泊爾的赤尊(有稱慈尊)公主,兩位公主都信奉佛教,並各自攜帶釋迦佛像至西藏,藏王因此為她們建立了小昭寺和大昭寺。其後,藏王又派人往印度學習梵文,藉此創造藏文,同時,又開始翻譯佛典。但因當時原始苯教(黑教)之勢力非常強大,故佛法未能大興。

而密教傳入西藏,則始於藏王赤松德贊(755–797年)。他先迎請印度顯教大師寂護桑耶寺(靜命阿闍梨)來西藏幫助建寺廟,但妖魔為祟,建寺不成。藏王遂應寂護的建議,邀請印度密乘蓮花生大士入藏,降伏一切妖魔邪道。在蓮花生大士與寂護的協力下,興建了西藏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三陽寺),歷時十二年而建成,並為七名西藏貴族青年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覺士」),這是西藏出現僧伽的開始。

蓮花生大士雖弘揚密法,但他卻並未將之廣泛弘播,祇擇有根器的人傳授。後來密乘大師相繼入藏,如無垢友、佛密等,翻譯經續,傳授四續部,密教才開始流傳。

841年,藏王朗達瑪登位,凶暴不仁,大滅正法,拆廟焚經,殺逐僧人。雖然翌年朗達瑪被刺殺,但此後數十年,被稱為「滅法期」,因為西藏的原始苯教恢復成為主流,康藏兩地都無僧侶出家。

911年,有意明大師出家受戒;後來,又有盧梅等十人向意明受戒,即被視為「滅法期」的結束。由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傳入西藏到朗達瑪禁佛,於佛教史上稱為「前弘期」。

西藏佛法的「後弘期」,由盧梅等十人出家開始,到後來出現了仁欽桑布(958–1055年),由他復興了蓮花生大士所傳的密教,並在後藏西康東部一帶廣傳佛法,佛教史上稱為「下路弘法」。

直到1042年,阿底峽尊者(982–1054年)由印度入藏,其時仁欽桑布已年近九十了,依然拜阿底峽尊者為師,足見其對尊者入藏傳法的重視。阿底峽尊者在西藏住了三年,準備動身回印度去,但走至半路,碰到從衛藏地區派來迎請他的人,於是應邀又到衛藏,史稱為「上路弘法」。

阿底峽尊者在西藏開創了噶當派,至於依然遵守蓮花生大士教法的信眾,則被稱為寧瑪派(紅教)。寧瑪是古舊之意,舊派與新派即如是區分。

自阿底峽尊者開創了噶當派之後,又相繼出現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及其他小教派等紛紛成立。

1260年,蒙古皇帝忽必烈冊封薩迦派法王八思巴為國師,授與玉印,統領西藏。於是,薩迦派在當時成為西藏的政治與宗教領袖。雖然往後由於元朝的衰敗,薩迦派的政治勢力也逐漸減弱,但至今,薩迦王室在藏人的心目中仍有崇高的地位。

1407年,明成祖冊封噶舉派「噶瑪噶舉」第五世法王德新謝巴為「大寶法王」。從此,噶舉派勢力逐漸抬頭,而「大寶法王」這個封號,至今也一直被「噶瑪噶舉」歷代法王所專用。

然而,此時格魯派在宗喀巴大師的領導之下,聲勢也迅速發展,並不斷地擴展。1652年,清朝順治皇帝冊封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為「西天善自在佛統領天下釋教」。於是,直至今日,歷代的達賴喇嘛皆成為西藏的政治領袖。

1949年,西藏發生歷史上最大的變動。西藏佛教再次慘遭破壞,喇嘛僧侶紛紛出離家園,流轉他國。